能否蓋一栋艺文大楼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在我们的校园里能够有一栋艺文大楼。大楼里有大量藏书的图书馆,可以提供学生们课业或课外,大量知识的书籍,有着世界各国的名画册和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大楼里还有正式的展览厅,可以定时的展出艺术家和学生的艺术作品。有供学生舞蹈和戏剧的场所,还有管乐、弦乐和华乐的练习空间,当然还要有石膏像和画架的画室和可以公演的表演厅以及校史馆。如果能够有这样的一栋大楼,我相信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文教育是绝对有效的。

过去华文独中办学都强调数理优越,重理轻文,为理科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设施,小则设有试验室,大则设有科学大楼,用尽学校一切的资源和发动社会筹款也要蓋起一栋科学大楼。如果说理科生需要试验室的实际操作来加强理论上的理解。那人文教育不就应该是学校全人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环吗?

学校不就是一个塑造未来社会结构最根本的场所吗?我们对于未来社会的要求,难道不就是应该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体现出来吗?现在的社会过度的重理轻文,也深深的影响家长的心态,会读书就是理科生,不会读书就是文科生,这样负面的思考逻辑,已经涂毒了多少有才华和天分的学生。

理科逻辑可以清楚一加一等于二的教导学生,但艺术不能,我们不能绝对的告诉学生,写实绘画才是艺术,抽象表现不是艺术。艺术应该是学生潛在的涵养之一,不管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应该给予长时间和空间的栽培,才有可能看到成效。艺术是人们以生具来就有的才能,只是很多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栽培和指导,而抹杀了他们原有的心智。在艺术的知识领域里,它涵盖了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我们可以在科学教育中教导大自然造化的美学,我们也能发掘学生对大自然万物,而自我建立的感性美学,两者的建立才能塑造学生自我独特的人格,达到全人教育的人格目标。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两者并不存在一个天称中平衡的理论,而是人文教育应该大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须先教会学生如何尊重、欣赏和了解自然和社会,才能教学生科学教育中理性的数据中的美学。试问没有美的科学还是科学吗?当我们科学家发现稀土,可以充作许多新型电器用品开发的重要材料时,我们的科学家是否有思考过因为稀土的开采,而造成许多负面和人为的危害,这就完全以人文教育美学中的“和协”(Harmony)背道而行,让许多生活在开采稀土矿区的人心生恐惧,难道这就是科学所要教会我们的事吗?

以上所述,让我更强烈的认为蓋一栋艺文大楼绝对比蓋一栋科学大楼还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往往也是最难教会,也需要更多资源来投入。试问现在我们的教育资源中又有多少投入发展人文教育呢?没有人文艺术的培养,科学教育就只剩下数据,又有何意义,学生就算有最好的设备试验出科学理论中的数据,但没有人文的涵养,数据最终也只是数据。





  后记:感谢杨忠礼夫妇慷慨捐助兴华中学1200万建设科学大楼,如果可以再蓋一栋艺文大楼就更理想。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