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根的大红花国度


文:张厚耀

大吉隆坡捷运发展计划公布至今,最让人心痛的事是因为捷运计划需要穿过苏丹街,而让具有百年历史发展的社区必需面临拆迁的命运。类似这样的案例已经不只一次发生在我们国家,在两年前当国家政府宣布将位于吉隆坡半山笆的富都监狱(Pudu Jail)拆除时,也引起的文化界人士反对的声浪,但事件演变到最后,只能保留住富都监狱的大门,其他的内部建筑都需要拆除,以让路发展为商业大楼。

这类的事件一再的重复发生,在未来也可能还会继续发生,也凸显了我国对于文化与文物保存的观念非常薄弱,特别是主政的政客们,他们可以主导这些老建筑免于被发展的洪流给破坏,但是他们没有运用他们的公权力加以阻止,甚至有者还认为拆除老建筑,重新发展新的商业大厦,可以借此引进国外的知名品牌到我国来设立专柜,让我国成为购物的天堂,让国外的遊客可以在我国尽情的购物。说出这番大道理的政客,可见其目光是如此的短浅,首先,不是每个人出国旅遊都是为了购物,旅遊的意义多是希望可看到各国不一样的风土民情,文化与文物正是建构一个国家风土民情最基础的要素,像富都监狱、苏丹街都是见证了我国从殖民地到独立国的历史发展,其背后的历史才是我国发展旅遊业最重要的元素。至于引进国外知名品牌在我国设立专柜,可以吸引遊客到来购物的说法,实在是无法让人认同,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知名品牌商品走到世界各地都能买的到,谁会在乎来到我国为了买一件法国出产的手提袋呢?要买也直飞到法国去买了吧。如果国外遊客到我国来销费可以增进我国的外汇,那么国家政府更应该有更好的政策推广,我国更多的本土商品走向国际化,让国外的遊客到我国购物买的是我国国际知名的品牌才是正确的政策,而本土商品成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不就是需要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底蕴,才能走向国际吗。

在这类事件中,我们也应该反省我们过去的文化艺术教育是否是确实的做到国民应有的教育水平。富都监狱和苏丹街拆除事件,文化艺术界人士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一群,但是事件的发展总是无法有效的号召社会大众的关注,是国人对文化与文物保存的无知,还是冷漠。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这些事件中自我检讨的是,我们过去的文化艺术教育中,是否确实的做到尊重和关怀社会正确的价值观。艺术教育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意中,在这事件中很明显的看到,我们的艺术情意教育教的不足,大家似乎把艺术教育看成只是画画、唱歌的事,而忽略了艺术教育中情意的养成。情意的养成是一个国家人文与社会关怀的根本,发展商唯利是图,政客官官相护,人民对自身文化保存的无知,最终失去的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即“文化”。没有文化的国度,我们还能得到多少人的尊重,失去老建筑就如同失去历史的记忆,无从查证的历史,还会有谁会在乎你曾经存在于这片土地上,曾经为这片土地流下汗水呢?

支持文化艺术与文物保存的人士为了捍为苏丹街而走上街头。 
(照片出处: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97093)


富都监狱最终的民众的反对下,有关单局只保留正门建筑。
(照片出处:http://bookstome.blogspot.com/2010/06/goodbye-to-115-years-old-pudu-jail.html)

监狱围墙最终还是被拆了。
(照片出处: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pudu-jail-slips-into-malaysias-pas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