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又见文化城”谈校园与社区互动








    新纪元学院表演艺术系配合新纪元学院十週年校庆推出“又见文化城”社区艺术活动,此活动除了新纪元学院的师生参于,也邀请了加影市区的中小学校、民间艺术 团体,以及海外艺术家的共襄盛举。活动当天所有参与者一大清早便集合在新纪元学院,之后以歌舞欢唱的方式徒步走向加影市区,参与者各个装扮自己,手中拿着 自己制作的人偶和装饰品,以模仿廟会众神出遊的方式在市区内遊行之后集合在市中心人潮众多的广场,所有参与者载歌载舞借由表演艺术的行为呈献出他们对加影 市的感情。

    这是一种校园与社区互动的方式,过去在我国许多民办学府对于社区经营与在地的社区关系都只维持在施与受的关系,从华文独立中学到民办私立学院长期以来都是 接受社会大众的捐献和帮助才能够使校园经费正常运作,这种施与受的关系在过去都是属单向性的捐助,社会大众的捐献有很多是抱持着一种对教育的期盼和对民办 学府的认同,从过去独中复兴运动到新纪元学院的成立,华社对母语教育的支持是无怨无悔的在金钱上和精神上都给予百分之百的支助,然而除了捐献,社会大众从 来不求回报,从过去一直延用到现在的方式都是在每一次筹款活动之后,在一个晩宴上由校方颁发感谢状,以表扬和感谢捐献者的支持和帮助。然而,维持这样的一 种模式,其只能算是单项式的施与受的关系,其中对象也只局限在少数企业家或经济能力较许可的捐献者身上。

    反观,华文独中与民办学院除了长期接受社会大众的捐献,校方只有努力的在办学上表现出优秀的学业成绩来回馈社会,此种方式对于长期校园以外的社会回馈卻是 不足的。因此,校园内的学术文化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园围墙内,对于校园以外的社区,学校更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首先,学校与当地的社区必需自我定义,学校是 属于该社区的文化资产,校园的文化是属于当地社区的资源,而不是只局限于当地少数支持和认同者的身上。用校园文化活动回馈社会大众,主动走入社区把文化活 动带入社区,让全社区的居民都能感受了文化活动的氛围。惟有如此主动的接触社区,才能以更大的认同感来得到当地社区居民完全的支持和支助。这是施与受双向 互动的方式,学校与居民是受者也是施者的角色,双方相互支持与互補来营造出更大的认同感。

          

    因此,学校可以透过艺文活动扮演施的角色,用学校的艺术类活动来带动社区的人文氛围,这是一种无形的回馈方式,让人文活动主动走入社区,可以带动当地社区 对校园文化的更多认识,也能透过艺术活动让当地居民对艺术和人文更加的瞭解。新纪元学院在这次“又见文化城中”聚集了学院表演艺术系的师生,锁定了认识加 影这个城市为主题,透过各类的表演艺术也邀请了当地的中小学和社团共同参与,除了可以让社区更瞭觧新纪元学院学生们在学术研究成果,也展现了表演艺术的艺 术生命力,而参与的中小学生也能在这次的活动中,透过学院师生所研究的文史资料中能更加的瞭觧加影市的历史文化背影。另一方面,邀请海外的艺术工作者的参 与,可以让不同的人文风俗习惯得到一次良好的交流和碰撞,这是很好的尝试,至少可以让全市的居民有机会瞭觧居住的这一块土地上的人、事、物,也可以瞭觧人 文艺术可以为社区带来什么样的人文效应。最重要的是透过艺术表现的氛围来营造一个社区的人文和谐,有助于提升当地的人文价值观和艺术价值的认知。

    虽然此活动的型式和规模都不算大,但是这是为校园与社区互动关系走出很重要的第一步,用文化艺术走入社区,让居民了觧校园文化艺术的生命力,从中再找到大 多数居民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支持。惟有走向校园与社区的双向互动,民办学府才有可能走的更稳健,走的更多元化,也能够得到更多居民的支持和鼓励。其次,文 化艺术活动的生存空间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相对的尊重和重视,抱着这样的理念去打造社区的人文美学,相信不会只有梦想罷了。

后注:“又见文化城”的活动能够順利举办完成,除了院方和社区人士的努力之外,加影市议会与加影州议员Y.B. 李成金先生的协调和帮助,才能在加影闹市中顺利的完成此次活动。此也说明了只要学术与执政者能够充份的配合与协调,为社区打造和谐的人文艺术的活动就不是難事。

(本文为旧文新贴,旧文位于:大红花国度部落格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