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教什么?

绪论


德、 智、体、群、美,五育并重一直是许多办学教育的目标,特别是在我国华文独中的教育体系里。然而,五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是否能逹到均衡的发展,往往却受限于 许多因素的影向。特别是在华文独中的办学里,却因为各种经费的不足和升学的因素而将美术教育给忽略了。这样的教育经营方式往往会造成教育学习过程中的失 衡。究竟华文独中的美术教育发展面临的是什么问题?而在我们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探讨。



第一节什么是美?


我们是否有思考过五育并重的教育为什么要提倡美育?在独中六年中等教育应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纲领》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中,其中有一项目标是爱惜自己的身心,尊重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具备审美的能力[1]。 虽然在我们的教育改革纲领里,基于五育并重的目标,而将审美能力列入教改纲领里,然而我们是否有思考过美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要具备审美的能 力?但是我们对于美的定义是否有个明确的答案呢?在《课程发展工作手册(草案)》中的附件中给了「具备审美的能力」下了一个定义与内涵,『审美,即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或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达到动之以情的目的。具备审美的能力,即具有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2],此段定义在文中重复出现了几次“美”字,但是却无法具体说明甚么是“美”,然而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无法给予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我们又要如何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美育呢?


因 此無论如何我們必需给予“美”下一个广泛的定义,才能够深入的谈美育,在此我們把“美”规范为是人类对自然的反映,是人们心灵深处所内化而成的,它不能用 科学来衡量或规范,而是发自内在的感动转化成各种型式的表现,此行为我们称之为“艺术”,而艺术的表现行式並不只局限在美术绘画,其中也包含了音乐﹑文学 ﹑舞蹈﹑戏剧﹑建筑﹑电影…等等,甚至在當代我們讲到的广告﹑多媒体﹑网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都是和我們所要谈的艺术“美”息息相关的。在黑格尔的美学 里也说明『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这里的“高于”却不仅是一种相对的或量的分別。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3]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4],若以上对美的论述成立,我们才可以进一步的谈什么是“美育”。





第二节美育是什么?


美 育是否能陶冶美的情操?养成美的道德?树立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我們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数据来加以论证,但是,如果是引用以上我們给予美的定義来谈美 育,那么美术教育所含盖的范围就非常的广泛,举凡生活中的所有都是美术教育必需摄獵的题材,从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都是我們可以透过美术教育而传授给 我们的学生的。透过美术教育的训练我们可以多多的关怀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的相互尊重,透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人文关怀,进而渗透至我们的社会文 化,领导科学的发展。美术教育应该怎么教其影响性是关系到我们整体教育深度的意义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忽略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中等教育的美术课不是 要栽培出很会画画的画家,但是我们希望透过中等美术教,育教会我们的学生有某种程度的观察﹑判断﹑思考﹑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达到对自然的认知 ﹑对人文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对科学的贡献。因此,我们在中等美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手绘和劳作的過程中,养成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 力,并以学生为主体领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想法,以养成学生的思考﹑想象和表达能力。當然,美育的训练不只是局限在美术课,其应该是抱含音乐 ﹑舞蹈﹑文学﹑戏剧﹑摄影等等。並透过各种艺术型式的活动方式来达到我们对中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因此,美术教育不只是局限在美术课程上,其应该可以结合其 他的学科来达到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即观察、判断、思考、想象和表达的能力,其中,可以结合科学学科,如:生物科、物理科、化学科,也可以结合人文学 科,如:语文科、历史科、地理科等的应用来达成中等教育的目标,並达成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平衡。





第三节「美术」教什么?


以 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我们的美术教育只能训练我们的学生达到观察的目标,然而,並不能达到判断、思考、想象和表达的目标。要如何具体落实的达到以上的目 标,我想可能在课程教授方式上需要做些调整,以传统的美术教育教授方式多数是静物画、石膏像、文字设计等,在教授时间上都需要使用較多的时间和空间,但是 卻不能达到让学生多去思考、判断、想象和表达的能力,学生可能在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卻不能更深层次的引导学生对环境、对社会、对生活更 加了解。因此,在美术的教育改革上,我们应该加強学生其他几项的训练能力,而在课程上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节数来进行过多的技巧训练。
例 如,可以请学生认为市面上他认为最好看,最美的包装带来学校,並在课堂上请学生就他认为美的包装品发表看法,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在其日常生活中学会观 察,在课堂上请学生发言可达到其思考、判断的能力,並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再表达出来,我们就能达成学生一种完整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此训练可能只需要用到 学生课堂时间一至两节课吧了,比较起静物素描可能需要三至四节课要节省许多时间,也能达到更全面的训练。此训练法,相对的是技巧性的课程时间会減少,但是 並不是完全没有绘画训练的时间,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的发表过程之后,要求学生就此题目进行一项相关的设计作业。当然,此训练方式不局限在日常生活物品,除此 还可以以大自然、以社区、以环境等等为题材进行训练方式,进而达到对自然的关怀,对社区的关注,对环境的了解。相对的在与其他学科的配合与合作空间是美术 学科可以去探讨的空间。





    小结


随 著独中教育改革纲领的提出,其中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课程实施強调横向与平衡,鼓励教师在备课与教学时可加強横向的联系与讨论,研究学科之间综合性的 问题。而美术教育在未来的教育改革的路上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贯穿各学科之间,进而达成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相互平衡,使五育教育的落实更具体的展现 出来。培养出有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生,以达成独中教育成人成才,终生学习的教育目标。


因此,独中美术教育的改革,应该是从课程设计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注重观察、思考、判断、想像和表达能力为主,而以绘画技巧与技能操作为辅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因此,在未来的美术科的评鉴方式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1]摘自课程发展工作手册(草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课程局编撰,第6页。
[2]摘自课程发展工作手册(草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课程局编撰,第xxiv页。
[3]“较高境界”即指心灵。
[4]摘自美学第一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出版,第5

本文曾发表于东方日报和独中月讯。

(本为旧文新贴,旧文网址:大红花国度的部落格中)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