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B裡朋友分享了一段有趣的文字是这样写的,从前的人在写文章时都称自己为“笔者”,但是到了电脑时代大多数人都用键盘输入文字时,就不能称为笔者,应该要称为“键人”,如果在电脑时代用滑鼠多过于键盘时,那就要称为“鼠辈”,当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的到来时,人们已经不在使用键盘,而改以手指触碰方式时,那就要称为“触生”了。这是一段好玩的话,但也说明了科技时代的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之快,叫人怎么追都追不上。
电脑科技资讯的发展之快,对一位科技资讯爱好者来说,差不多每年两三季的科技新品发表推出,都会让人趋之若鹜的去追求新品,但这样的追求是想要或是须要是有待商榷的。科技产品对我个人来说,有其需要的方便性,但不可否认的想要慾望也有,因此在决定购买时总会思前想后一番,才决定是否是需要时才会买。虽然说是理性的消费者,但更合理的说是一位对科技产品有某种程度的无知觉吧,我不是科技爱好者是一个事实,所以我从不会在这方面追求新知,就是现今科技的智能电话以普遍的让大多数人去使用,我也还是认为智能电话与我可能只是一台电话,可以照相、传简讯,至于上网留言、或是什么whatsApp之类的应该在我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可以弥补的也就不去增添追求想要的慾望了,所以现在的我还是在用着一台能通话传简讯、彩色照相和能够简单上网的手机。
话说回来,因为我对科技资讯追求的不积极,因此个人使用的电器产品都会在该品推出后的好多年才会考虑使用,我的个人第一台隨身CD Player是大学时期买的,CD
Player的推出应该是九十年代,我还在读高中的时期,当时唱片业正在从卡带专辑转型为CD专辑,但我高中时期收集的音乐专辑全是卡带式的。到了大学时期,在台湾这个中文唱片最先进的市场,唱片行各式各样的音乐专辑都有,当时正在专型期,卡带和CD专辑都有,但大多数的同学都开始使用CD Player,我在大一时都还在用Walkman听卡带,一直到Walkman坏了,我才开始购买人生第一台隨身CD
Player是Sony,当时在台湾的隨身CD player款式品牌的选择性真的好多,价位也有功能性的不同而价格不同。从此以后我的音乐专辑的收藏便开始从卡带式变为CD了,也没有留意台湾的卡带专辑是什么时候从市面上消失无踪,反正一切就很顺理成章的改变了。
隨身CD Player之与我,在大学到研究所的生活是离不开的,背包裡一定会有CD Player伴隨,不论是上学、打工、出游或是在工作室裡创作都离不开,在失恋时更是不可分割的精神支柱,音乐的类型从中文歌曲、广东歌曲到英文歌曲,去到台南读研究所时闽南音乐也在我听歌的类別选项,都是以隨身CD
Player来收听。第一台隨身CD Player在大四时坏了,在没有音乐陪伴的时间,日子真是难受,于是马上就买了第二台隨身CD
Player一直陪伴到现在。告別了学生生涯,在大吉隆坡工作生存还是为持以隨身CD Player做为生活和工作压力的消遣品,但大马的音乐专辑太贵的原故,我回来后很少会购买音乐专辑,大多数听的音乐专辑都是和我一同从台湾回来的唱片。
如今一转眼回马己经来到第十年,不知不觉中隨身CD Player也伴隨我在上班时消除压力好多时光,直到这一天老CD Player摆工不干了,我才惊觉原来它已经陪伴我走过了大学、研究所、工作、成家为人父的岁月,感谢你的一路陪伴,让我快乐时、难过时、压力时都有你的相伴,如今你宣布退役,我才惊觉原来CD
Player这东西已经不知道在何年何月在电子产品市场消失了。我开始上网研究时下的音乐隨身播放器,都没有CD
Player之类的产品,原来我还是一直落后于电子产品开发的前卫端。感谢老CD Player伴我走过那些年的岁月,回想过去,我最喜欢和你在研究所的日子,那一段每天凌晨时分离开研究室,步行回宿舍的路上,月明星稀的夜空中,听着你为我播放的一首首动听的音乐,有时候我会要求重复播放单一首歌,你也不厌其烦的为我播放着。回到宿舍把你接上小喇叭,你便转換为迷你音响模式,伴隨着轻音乐陪伴我入睡。谢谢你一路陪伴,如今你退役了,我无以回报,便以此篇文章为你记述,从此你退役失去了功能性,我将把你收藏着成为我的骨董,谢谢你的一路陪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