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人生”失聪者林安华的峇廸

读到一个让人感动的报导,报导载自星洲日报大都会版(剪报),把它数位化整理后,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社会太过追求语文和数理的教育, 往往会牺牲了其他领域天份的孩子,当他们得到一片天时,我相信必会为其人生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文章如下:

活在寂静的世界里,天生失聪的林安华也因遇上峇廸和伯乐,人生变得不平凡;获得这个人生的转捩点,他得感恩。

生于吉隆坡的林安华在3岁时被送来槟城的聋哑学校求学,在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吉隆坡,却发现他的失聪无法让他顺利找到工作,直到他在一家峇廸店当兼职员工时,其天分才被老板赏识并聘请他为正式员工,自此也展开了他和峇廸的不解之缘。

以4呎峇廸赢国际金牌

那时的他开始学习峇廸原理、艺术和制作,不断地在艺术领域上学习和求进步也让他成功在第八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奧运会中,以一副4呎高的峇廸布彩绘为我国赢得唯一的金牌。

对美术的喜爱和坚持也让林安华数次获得国內外的认可,而他也于去年吉隆坡举行了首次的个展,认识了伯乐峇廸画大师拿督戴懋龙,也获得伯乐的指导。

尔后的今年5月,林安华再次举行了个展,并以马来风光著称,展现村庄的日常作息和淳朴之美。

用画笔重现儿时回忆

他回忆起小时候在丹绒武雅的聋哑学校求学的时光,当时的丹绒武雅拥有不少的马来渔村,所以也能经常看到马来妇女在村庄内辛劳活动,这些画面很美,人文和文化、村庄的景色深深的烙印在林安华的记忆中,直到现在仍有清晰的面留在脑海中,即使丹绒武雅已经有了不少的变化。

他记得,这些妇女在担当家务和生计的同时也不失女性的温柔优雅,所以,他也用眼睛记录下这些漂亮的画面,如今再一一翻开这些画面,把它们化为画作。

“我的作品多是女性为主角,而且还是不同年䶖的女性,当然,这并非是我刻意去塑造的,而是我所看所闻和所感受到的情况。”


















没有评论: